監察院認為補助老舊大樓外牆整修,欠缺審 查標準,花費公帑補助商辦大樓及精華地段豪宅有違公平正義。五月三日通過糾正台北市政府推動「老屋拉皮」方案。都更處長林崇傑隔日表示,近年推動整建已經 有階段性成果,市府已打算今年停止對公寓大廈的整建補助,轉向針對改建較困難的「老舊中低層公寓」。


台北市為全台首善之都,擁有數量最多的老舊大樓。近年來許多主要幹道沿線大樓紛紛在二樓架起用來承接掉落磁磚的網架,成為特異景觀,也反映出推動老舊大樓外牆整修的工作已刻不容緩。


但絕大多數老舊大樓沒有翻修外牆的能力, 這些大樓雖然也有所謂的「管理委員會」,但往往不是八十四年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制定以後依法成立的公寓大廈管理組織,管理基金始終保持在二、三十萬,連規劃 費用都無力支付。再加上種種沿襲過去、不合乎法律規定的舊有管理措施,導致居民互信薄弱,管理機能不彰。


頂樓加蓋和法定空地違建幾乎沒有例外地成為所有老舊大樓的ㄧ部份;再加上凌亂的外掛廣告招牌、冷氣、任意懸掛飄盪蜘蛛絲般的電線、電纜,嚴重破壞市容景觀。居民也因為外牆滲水、公共空間被堆置雜物,必須長期忍耐低落的生活品質。


但這個困境很難翻轉,因為這樣的大樓存在 太多人謀不臧與既得利益,恐怖平衡凌駕公平規則,守規矩的是儍瓜。在這種叢林法則環境,居民早就學會不要多管閒事,因為一來多年陳疴難以一人之力解決,再 者熱心、願意出頭的人會往往得不到其他冷漠居民支持、甚至受到懲罰。因此這樣的大樓無可避免地會變成一個不做為、也不能做為的環境。住在這樣的大樓,冷 漠、不去管別人、遠離公共事務會是理性上的最佳選擇。


唯一打開這個死結的機會是政府的外牆拉皮 補助。唯有在政府補助的強大誘因下,才能喚醒冷漠居民,檢視自己的環境和彼此之間關係;並嘗試挑戰既得利益,重新建立公平合理的關係。因此外牆拉皮其實是 一個公寓大廈管理的課題,因為居民必須運用公寓大廈管理來解決既有的問題並重建新的規則。外牆拉皮也是一個社區營造課題,因為居民在利益趨使之下必須放下 冷漠,共同參與公共事務。並從而改變態度。


因此外牆拉皮所改變的除了表面上所看到的大樓外觀,還可能改善、重塑一個公平合理的環境,以及大樓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態度。它不但翻新外牆鋪面,它也翻新人心。翻新人與人的關係。


如果沒有政府的外牆拉皮補助,老舊大樓的一切將難以改變。良好公寓大廈管理仍會被老舊大樓摒拒於外,都市生活中的好大一塊仍繼續適用叢林法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yyau秋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